揭秘进口大片中文翻译幕后故事

  Rov      2015-06-08   

    进口大片《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以下简称《复仇者联盟2》)即将在中国下映,作为5月国内电影市场绝对的王者,这部影片在国内卷走了超过14亿人民币票房,也就是说,数以千万计的中国观众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然而在这个八位数的群体中,有一部分人走出影院后,第一时间讨论的不是片中的情节,而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文字幕,从他们讨论时的语气来看,很多人并不太满意。

    进口片字幕翻译问题已不止一次掀起过讨论,从《黑衣人3》中的“坑爹”、“地沟油”,到《环太平洋》中的“天马流星拳”,再到《复仇者联盟2》中的“老家伙”,不一而足。但除了网络跟帖量增加,情况似乎没有得到太大改观。

    记者就进口片字幕问题采访了包括公映版字幕翻译贾秀琰,送审版字幕翻译田力、毕成功等业内人士,字幕翻译这个问题确实复杂,但并非无迹可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没有,关键看如何走出第一步。

下文会提到两种字幕,一种是送审版字幕,一种是公映版字幕

    简单来说,送审版字幕是给审查人员看的,公映版字幕是给普通观众看的;时间上送审版字幕在前,公映版字幕在后。

关于公映版字幕翻的几个细节

    对于许多关心进口片字幕质量的观众来说,字幕翻译流程并不陌生,但每次字幕引起争议,讨论中仍难免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的误解,时光网独家采访了《黑衣人3》、《环太平洋》、《银河护卫队》、《饥饿游戏2》、《火鸡总动员》、《极品飞车》等片的公映版字幕翻译贾秀琰,简单梳理了一下进口片字幕的翻译流程,也就几个容易引起争议的细节进行了澄清。毕竟,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讨论的对象,才能进行真正有价值的讨论。

进口片公映版字幕翻译流程:

1、广电总局初审

2、同意引进,中影将译制工作分配给四大译制厂之一

3、翻译进行字幕翻译

4、配音。过程中配音导和配音演员会继续对字幕进行调整

5、字幕员装字幕

6、最终送审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其中有一些细节问题却常常引起误解,这也是关于字幕翻译的口水战兴起的一大原因。

Q1:在把英文文本翻译成中文文本的阶段,是完全由翻译一人做主吗?

    字幕翻译的初稿由翻译一人完成,不是团队工作。翻译过程中,译者如果遇到了一些不确定的地方,可以自己找朋友讨论一下,贾秀琰表示她就这么做过,但这属于个人行为,并不是翻译流程的一部分,译者可以找人讨论,也可以不找。

Q2:有传言称,有时字幕翻译要的特别急,甚至短至三天,有过这种情况吗?

    对于公映版字幕的翻译来说,有时周期是挺短的,但时间最紧的情况下,留给翻译的时间也不少于一星期。由于译者翻译完成之后还有配音、装字幕等环节,基本上是不敢拖稿的。在贾秀琰看来,翻译周期的长短和翻译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不是花的时间越长就能保证翻译的越好。

Q3:正常情况下,翻译一部电影字幕需要多长时间?

    翻译的速度当然还是因人而异,贾秀琰透露,翻译拿到的台词通常按20分钟时长分为一本,她翻译一本台词通常需要一整天,而且还是在连续工作12个小时的情况下。除去琢磨用词要花费很多时间外,翻译还要考虑到配音对口型的问题,时间要卡的很准,这需要花费时间反复调整;另外,除主角外,背景中的群众演员在配音版中也需要说中文,这部分工作也要落在翻译肩上。总的来说,翻译的工作量要比一般观众想象的大得多。

Q4:翻译过程中能看到成片吗?还是完全按照台本翻译?

    翻译过程中是可以看到影片的,也有片方提供的专业台本,上面有时间码、台词、背景声效,相当详细的对语境的注解,包括一些原著的背景知识、美国俚语等,一些有可能产生误解的地方等都会有注解。

Q5:翻译过程中会不会参考送审版字幕?

    不会看送审版字幕。

Q6:翻译好的字幕初稿还会不会有修改?

    字幕初稿翻译完成后,通常译者会自己检查一遍,而主要给字幕提出修改意见的是配音导演和配音演员,因为翻译好的字幕不仅要用于英文原声,也要用于中文配音,导演和演员需要保证中文翻译适合口语表达。贾秀琰强调,配音导演和演员不会对台词进行错误的改动,只是在相同的语意里进行一些更适合发音的调整。

Q7:还有会有其他人帮忙做校对工作?

    会有技术审查和字幕员的存在,但他们对字幕的修改主要是除“啊、呀、呃”等无意义的词和修改错别字,以及时间轴的校正。

关于送审版字幕的几个细节

    在公映版字幕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神秘的”送审版字幕,正如名字所传达的意思一样,送审版字幕是为影片送审而制作的字幕,能看到的人也基本局限于审查人员,这些人对文字是否优美、表意是否传神兴趣不大,有没有哪些不宜公映的敏感内容才是他们关心的。

送审版字幕的翻译流程相对来说更简单一点,大致如下:

1、片方自行联系译者进行翻译

2、译者翻译,交稿

3、片方对字幕进行校对

4、送广电总局初审

    总体来看,送审版字幕翻译有点像公映版字幕翻译的精简版,但事实上,在一些工作细节上还是不太一样的。例如,在翻译环节,译者是不一定能看到影片的,这时就需要译者盲翻。曾给《战马》、《赛车总动员2》等电影翻译过送审版字幕的毕成功告诉笔者,他就经常面对这种情况,“因为看不到影片,整个过程需要凭空想象,美国人喜欢说反话,或者话里带有某种比喻,翻译难度会比较大。”

    有时翻译送审字幕也是能看到影片的,曾给漫威出品的《复仇者联盟》、《雷神2》、《银河护卫队》、《美国队长2》等影片做过送审字幕翻译的田力告诉笔者,他翻译字幕时都是可以看到影片的,虽然属于极不清晰版。“国外所有的翻译都有一个大型的、专业的服务网站,迪士尼会把需要翻译的台本和很粗糙的影片视频一起上传到那个网站上面,网站的工作人员会把如何使用那些台本和视频的方法发给我,我就进行翻译”。

    送审版字幕翻译的周期一般来说会比翻译公映版字幕更短,田力透露,片方给他翻译一部电影的时间通常为三到五天,不过他认为这个时间是够用的,只要对背景知识和英语掌握的足够熟练。而且很多商业大片最精彩的地方都是动作场面,整个过程往往一句台词都没有,所以台词量并没有剧情片或文艺片那么大。

    送审版字幕的修改校对工作相对更简单一些,一般片方不会找作者回锅。“他们内部有校对人员,这个人往往是他们比较高层的人,语言比较精通,对产品也比较熟悉,在我翻译的基础上他会做一个简单的校对,主要是以防出现错别字之类的问题”。田力这么告诉笔者。

    对于很多非资深影迷来说,知道送审字幕这一回事,还要从“民间翻译家”谷大白话的一条微博说起。今年5月12日,《复仇者联盟2》在国内上映,有人说该片的公映版字幕是谷大白话翻译的,谷大白话特意发微博澄清了这件事。

    对于公映版字幕的作者会不会参考送审版字幕这一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谷大白话显然是相信,公映版字幕是在自己翻译的送审版字幕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田力也抱着类似的看法,“至少我敢肯定他们是看过送审版字幕的,比如《银河护卫队》里我翻译的一些专有名词有在电影里出现,如果不是从我的翻译里看到的,应该不会这么巧和我翻译的正好一致”。

    同样翻译过送审版字幕,毕成功持不同的看法,“据我所知没有,中影的翻译都很厉害,至少会两门外语,一个大语种,一个小语种。所以他们一般不会用二手货的,他们会觉得与其给你改,还不如重新来翻译。”。

    作为八一厂的公映版字幕翻译,贾秀琰给出的回答简单直接,没有参考,片方也没给提供,“其实让我们挺为难的,如果我们参考了,那就是抄袭;没参考,字幕里出了什么问题,又全都会怪在我们头上”。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送审版字幕相当于片方给出的“官方通稿”,译制厂是否拿过来用作参考无关痛痒,不存在抄袭不抄袭的问题。

追本溯源制度上存在问题

    进口片译制的制度被很多人认为是中文字幕问题的源头。

    在我国,所有的进口片都要通过中影和华夏两家公司发行,相应的,字幕由谁翻译,也是由进口负责方中影统一分配。中影不会就进口片的字幕翻译展开招标,由能者得之,而是在中影集团译制中心、上海电影集团译制片厂、长春电影集团译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这四家单位中做一道“单选题”。

    字幕翻译的质量很难有统一量化的标准,但从网络上的海量差评看似乎可以判定,这几年确实有几部热门进口片的中文字幕不让人满意。在现行环境下,片方缺席、行业壁垒、利益至上等因素都有可能有损字幕翻译的质量。

片方缺席:防患未然和亡羊补牢都不行

    片方是一部电影的“亲妈”,理论上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把它们排除在翻译工作之外,无疑是一大损失。

    据记者了解,其实几年前,采用的是原声版字幕和配音版字幕“翻译双轨制”,英文原声版的字幕,中影会根据进口片方的送审版字幕进行校对和修正;而中文配音版拷贝翻译由译制厂负责。但最近几年政策有了调整,官方规定原声版字幕必须参考译制厂的配音口型,也就是原声版和配音版的翻译工作都由四大译制厂全权负责,进口片方的送审版字幕只剩下“送审”的功能。

    就在制度作出变更后,观众对进口片字幕的非议之声也逐渐高涨,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年轻观众更倾向于观看进口片影片的原声版,这一批观众英语水平也在提高,加上社交媒体的发展,对中文字幕的网络吐槽声更容易被发酵。

    如果说四大厂“承包式”的制度剥夺了片方防患于未然的机会,那么严格的审查制度则直接按灭了片方亡羊补牢的可能。观众指出字幕有错误或不妥之处,片方撤掉这版字幕,换上一个修正版的行不行?哪怕还是交由四大厂去修正呢。答案是想得很美,实际上行不通。理由是字幕变动意味着必须由审查部门再次审查通过才能上映,在国内“坐着火箭”送审也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通过审查,而一部影片在国内的正常放映周期只有一个月。

    2012年,《复仇者联盟》在国内送审时,在广电总局把审查号码和引进号码都占了,导演乔斯·韦登突然决定加拍片尾彩蛋,这个彩蛋最终没有加在国内公映版里,因为那样的话影片就要再从新审一次,要再过一个月,就赶不上和美国同期上映了。

翻译水平有限?野生“能人”难以入围

    作为直接操刀进口片字幕翻译的人,四大译制厂旗下的翻译者常常成为众矢之的,很多观众对他们的翻译水平持有严重质疑,或至少可以认定这些翻译的风格并不符合某一部分人的口味,于是一个问题被顺理成章地提出来:为什么不找那些真正的“能人”负责翻译?

    作为一位美国脱口秀的业余翻译者,谷大白话在微博拥有500多万的粉丝,说明很多网友对他的翻译水平持肯定态度,另外,像国内的“人人字幕组”等“民间组织”也在影迷中享受盛誉,甚至一些进口大片的送审版字幕翻译就出自他们之手,为什么不能请他们参与到公映版字幕的翻译工作中来呢,好像现在很少有。

    一方面他们不属于“国家队”,野生“能人”没有入围的资格;另一方面,由于字幕翻译者能提前看到影片和台本,涉及到保密问题,进口片引进和放映体系,也不太信任四大译制厂之外的机构。

    田力就明确向笔者表示,对某些进口片公映版字幕的翻译方式他是不认同的,在他看来,咱们国家不管从英语水平还是翻译的专业水准上算,人才多得是,“但制度问题不解决,很难有大的提升空间,派谁去翻译公映版字幕,好莱坞六大制片厂没有自己的决定权,只能译制厂出人”。

术业有专攻;再牛的翻译也不是万金油

    对进口片字幕翻译的要求显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英文翻译,译者中文水平也得过硬。因为英文翻译通常只要求语言转换的准确性,而对于注重观影体验的观众来说,保证准确的同时又能传达出原文的神韵,才能让人满意。

    想传达出原文的神韵,仅依靠遣词造句的能力是不够的,像漫威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大多数角色和故事有具有连续性,一些人物习语、包袱、典故等可能隐藏在单部电影之外,只有对整个电影系列、甚至漫画系列都熟悉的译者才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弦外之音,这也是某些网络上的“野翻译”反而被网友封为大神,受四方“顶礼膜拜”的原因。

    田力曾为迪士尼旗下的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雷神2》、《银河护卫队》、《美国队长2》等片做过送审版字幕翻译,他透露,片方在选翻译的时候,会考虑到译者的风格,“他们对我的理解就是对超级英雄类的电影比较熟悉,对漫威的世界观比较了解,所以我基本上只翻译迪士尼旗下的漫威电影,他们旗下的皮克斯电影会找另外的人翻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大神也不可能对所有进口电影背后的文化知识都了如指掌,所以选择翻译时最理想的状况其实是找到合适的专才。四大译制厂几十人的翻译队伍即使各个都能独当一面,但要在其中为所有的进口片配备专才,显然也不太现实。

缺乏分级制:为大部分人牺牲小部分人

    相对于动不动就被口水淹没的进口片字幕,国内观众对网络字幕的满意度似乎要高很多,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不拿钱、非官方的翻译要比拿钱的官方翻译做得“好”?难道字幕一上了大银幕就有了局限性?答案是肯定的。

    大银幕的翻译和小屏幕的翻译差别是很大的,几乎每个做过大银幕字幕翻译的人都持这种看法。谷大白话翻译的美国脱口秀在网络上可谓有口皆碑,他做字幕时可以用大量的网络段子,可以用很多年轻人看得懂的俗语,可以在字幕里加一些注释,但是一旦认认真真地翻译大银幕字幕时,谷大白话自己也说过,他不可能采用网上这种想怎么翻怎么翻的方式,因为还是要照顾到对漫画原著完全没有基础的人,而且中国没有分级制,什么样的人(尤其是孩子)都会去电影院,不是你想用粗口就可以用粗口的。

    此外,大银幕上字幕的格式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通常就是一行,像网络字幕那样,不光下面能打两行字,上面还能再打一行字的做法在大银幕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不能保证所有的观众都能在瞬间看清楚,囿于形式,原文中的包袱、典故等等自然也就不可能处处照顾到。

不影响挣钱:除了观众没人关心字幕好坏

    既然目前的某些制度有可能有损于进口片字幕的质量,为什么发行方和片方一直安之若素呢?除了力有不逮等客观原因,“并不耽误挣钱”这样的主观因素也真实存在。

    电影放映是商业行为,一定是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的,如果观众对进口片字幕的不满直接导致进口片票房严重受损,进口片片商和中影、华夏这样的发行公司一定不会像如今这么淡定。而实际情况是,商家接到了一部分顾客的投诉,但商品仍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管他呢!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目前似乎还没有哪部进口片因为字幕被骂而明显拉低票房的,以字幕争议比较大的《黑衣人3》、《环太平洋》、《复仇者联盟2》三部进口片为例,顶着大批观众的口水,它们依然从中国卷走了5.03亿、6.95亿和14.5亿(截至目前)的票房。片商和发行商的利益都没有受损,自然也就没有改变现状的动力。

    为什么字幕问题在网络上的批评人声鼎沸,而票房却不受其影响呢?答案是,相对于影片面对的数以百万、千万计的观众,热烈地讨论着字幕问题的网友实在是凤毛麟角,他们对影片整体票房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且,从大家声讨时的严谨和深入程度来看,大部分人其实都看过影片了,而更多的对字幕不太满意的观众选择了保持缄默、逆来顺受。

    毕成功毫不客气地指出,在当代中国,进口大片还是卖方市场,“你对《复联》字幕不满意,国产电影也拍不出来啊”。

另一种思路:其实现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糟

    在我们分析进口片字幕问题的根源在哪时,还有一种思路可供借鉴——或许,很多问题都有些夸大其词了。

    尽管《复仇者联盟2》的翻译并不是贾秀琰,但电影上映后,在关于电影字幕山呼海啸般的质疑声中,很多网友还是把矛头指向了她。贾秀琰告诉笔者,她和她的翻译同事们如今已经有些“惊弓之鸟”,不太敢在媒体上随便说话了,“因为感觉怎么说都是错”,而且网友们的“谩骂”已经影响到了她和她家人的生活。但是在短暂的交谈中,贾秀琰还是透露了一些自己对字幕问题的看法,在她看来,很多指责都让她觉得挺冤的。

    首先,对于一些网友的纠错,贾秀琰并不认同。在网友挑出的关于《复仇者联盟2》的错译中,有这样一句:美国队长对同伴说:”Evenif you get killed, just walk it off.”网友指出,这句话原意应是“即使快死了,也要咬牙撑下去”,字幕却翻成“有人要杀你,赶紧跑!”但贾秀琰指出,事实并非如此。

    贾秀琰举了一个例子,泰勒·斯威夫特有一首歌叫’shake it off”(直译“摆脱它”),“shake it off现在已经算是美国时下的流行词了,意思是干干这样的事情就没事了。work it off的翻译并不一定像大家所讲的那样一定要展现美队的灵魂——‘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不是这个意思。他就是说‘你们赶紧走吧,走了就没事了’。我认识的一些口语老师,甚至一些在美国待了很多年的教授,对目前的翻译都持肯定的态度,专门打电话来说这件事。”

    对网友的某些纠错,贾秀琰并不认同,贾秀琰强调,片方所提供的电影台本注释非常详尽,作为专业从事翻译这个行业的人来说,错译是不太可能发生的,“除非有人把词单拎出来,不看它的语境。比如‘go’这个词,有‘去’、‘走’、还有‘加油’等等的意思,如果我把‘go’翻译成加油,然后你把它单拿出来说它就是‘走’的意思,我也没办法”。贾秀琰表示,她承认字幕翻译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如果每次都直接攻击我们翻译者,说这就是错译,我觉得可能是有失公允的。”

    另外,对“四大译制厂靠政策垄断译制行业”的说法贾秀琰也表示不认同,“什么是垄断,我觉得大家可以去百度查一查,是要有经济利益才称得上是垄断的”。在进口片译制行业,不论投资、票房多少,一部影片在翻译字幕和配音上的总花费只有5万元左右,翻译者翻译一部影片的收入大概在三四千元,显然算不上有多大油水。

    贾秀琰认为,中影坚持把翻译工作交给四大译制厂是出于信任,即使放开市场,四大译制厂仍然会是片方的首选,“这四大厂在配音上都做了二十多年,大家都是很有经验的,是很值得信任的,我让你译制一个片子,百分百能完成,而且绝对不会泄露。我们有法人代表,有能正儿八经承担责任的东西在里面,所以请四大厂来做译制是很正常的事情”。

    贾秀琰透露,八一厂在译制中影分配的进口片之外,最近也参与了一些网络电影译制工作的招标,“这种项目是可以用非四大厂的人的,但最后还是我们中标,因为人家信任我们。”

进口片字幕问题该如何改进?

    在关于进口片字幕翻译的这场大讨论中,不论立场如何,有一批观众确实对目前的字幕翻译不太满意,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这个群体还大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笔者采访的所有业内人士眼中,短时间内,“分配式”的翻译制度是不可能改变的。在现有制度下,能不能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也去满足一下这部分“爱挑刺”的观众的观影需求呢?

有些壁垒可以打破

    2005年,《星球大战前传三:西斯的复仇》在国内上映,当时负责中文字幕翻译的同样是八一厂(受到争议的《复仇者联盟2》、《环太平洋》、《黑衣人3》等影片由八一厂负责翻译工作),当时八一厂主持翻译工作的王进喜外请了中国传媒大学顾铁军教授负责这部影片的翻译工作。

    顾铁军进行翻译工作时,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邀请多位“星战”迷参与研讨,为字幕翻译提意见。媒体人邹波当年也参与了那场研讨,他透露,当时顾铁军给“星战”迷们播放了电影的视频,出于保密的考虑,视频的分辨率极低,没人说话的时候画面上基本上就是各种线条,有人说话的时候脸部会有一些细节,可以看看口型。顾铁军的手里有台本,会就台词翻译征询现场“星战”迷的意见,而且会真的改。

    《星球大战前传三》的翻译过程给我们透露了这样一些讯息:首先,即使在进口片字幕只能交给四大厂翻译这样的制度暂时不会改变的前提下,外援的加入也不是没有可能。有了外援,翻译单位就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翻译水准、翻译风格、专业背景等方面更符合某部影片的译者,“谷大白话”等野生“能人”是不是也可以在考虑范围之内?

    另外,字幕的翻译过程也不一定非要由一个人负责,多人讨论,尤其是引入资深影迷的做法更易抓住原文的神韵。目前的公映版字幕翻译虽然在配音过程中,配音导演和演员也会参与个别语句翻译方式的讨论,但这种讨论更多的是从表演和口语表达的角度出发。像《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系列电影,已经有自己的电影文化生根发芽,哪些台词隐藏着弦外之音,资深影迷其实比单纯的译者更有发言权。

民间字幕组可供参考

    民间字幕组,尤其是像人人、风软这种规模较大的字幕组,常常被很多影迷认为翻译上比较有保障,它们的某些工作模式或许也可以被官方字幕组所借鉴。

    据几位曾在人人字幕组工作过的译者透露,字幕组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以翻译美剧为例,美剧在国外播出之后,字幕组国外成员会把视频录下来,传回国内,国内的译者以团队的形式翻译。比如说有4个人同时翻译《越狱》,那每个人大概领10分钟的内容,再由校对整合,校对之后还会有专人审核,然后才能出资源。(有时也会一个人负责一整集的翻译)

    民间字幕组的工作方式或许有这样几点可供借鉴:首先,团队配合,分段翻译的方式可以提高翻译效率,当翻译周期很短时,这样的模式可以让译者更从容些,留下更多斟酌的时间,避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这种不健康的工作状态。

    另外,校对和审核有明确的职责,不光确认政治正确、排除错别字,也对翻译的准确性负责。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字幕组在招募翻译时都是都是按兴趣分配工作的:比如你是《冰与火之歌》的剧迷,那就把你分到“冰火”字幕组;你偏爱喜剧电影,那就把你分到主要负责翻译喜剧的小组。这样的方式也是针对“术业有专攻”的问题,很多时候,在某些领域,发烧友才是最专业的。

    需要反思的一点是,民间字幕组的翻译都是没有报酬的,但工作量不小,所以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能长期坚持下来的,一般都是工作不是特别忙的人、或者在校的学生居多。类似的,片方聘请的和四大厂雇佣的翻译们收入也十分微薄,几乎所有从事这类翻译的人都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对电影的热情,肯定不会接这样的工作。进口片作为盈利产品,理应给翻译们与他们的付出相匹配的报酬,这样才能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

 

题外话美国人怎么应对字幕问题

    美国观众讨厌一切形式的字幕,他们的原则是能不用就不用。

    由于处在世界电影工业的心脏,美国影院里放映的电影大多数都是本土出品,还有很多是英语国家出品,非英语电影只占一点点的比例。和我国在华语片放映时也打上字幕的方式不同,在美国的影院,英语片基本上都没有字幕。如果你特别需要看字幕,可以向影院要一个提词器安在自己的座位上。提词器主要是给听力不好的观众准备的,很多英语不太好的外国观众也会使用。

    对于那一小部分非英语电影,美国观众也更倾向于看配音版而不是原声字幕版,恰好和国内目前的情况相反。这两种形式各有各的好处,很难简单地评定孰优孰劣:配音版可以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画面上,毕竟这是电影表意的主体;原声字幕版则更多保留了演员原汁原味的声音,这也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环。当然,在美国,原声字幕版的影片也是存在的,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在这一小部分非英语电影中,还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拉丁语系电影,法语、西班牙语等等,因为这些语言在结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上都与英语比较相似,所以翻译的难度要远远小于中文到英文的难度。那极小部分的非英语、非拉丁语系电影,它们的翻译工作大多由片方负责,交由专业的翻译公司完成。

 

文章来源:时光网

声明:影聚合仅提供信息展示和存储服务,文章均来自网络和个人,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内容由AI智能生成,请谨慎参考。如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cm@rov8.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0)

等待你的第一个评论哦...

影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