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原理——视觉暂留的不同说法

  白白二世      2017-08-06   

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电影是人类史上的重要发明,它借助了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关于电影的一些原理问题也是争议百出,是视觉暂留还是运动幻觉,已经争的不可开交.“因为人类能够将看到的影像暂时保存,在影像消失之后,之前的影像还会暂时停留在眼前,这就是视觉暂留。”我们知道有一个卡通游戏:在一个栓了一条绳子的圆形纸片上的一面画上一只鸟,在另一面画上一个鸟笼,在快速转动这个纸片时,会发现鸟在笼子里了。这是视觉暂留原理造成的(其实也应该再研究与商讨)。但是,我们在电影画面中看到的是运动的影象,是逼真的画面。那么,视觉暂留能造成这种运动的感觉吗?这还值得商讨与研究。



 

周传基教授曾经在他的讲义里面严肃地反驳了视觉暂留是电影原理的观点。他认为,我们能够看见电影是不断运动着的画面,那是我们的幻觉,是一个心理过程(格式塔心理学   似动现象)。当然他也做了详尽的实验。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一朵红叶绿花的负像(花的负像),我们盯着它看上一阵后,立刻让这个负像消失,这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来那个红叶绿花的负像成了一个绿叶红花的正像(当然不是绝对的红花绿叶了,很靠近这种正色)。这种实验不胜枚举,包括用一个人的负像来做这种实验也是同样的效果。


于是,我们得出有关结论,如果电影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的话,那么我们看到的应该是物体的负像,然后经过我们视觉暂留的反应之后才成为逼真的正像。但是谁都知道,我们看到的画面是真真切切的正像画面,而且还是连续不断的、运动的画面。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理是什么呢?恐怕还是各有研究,众说纷纭。

转载来源于华夏影联公众号

声明:影聚合仅提供信息展示和存储服务,文章均来自网络和个人,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内容由AI智能生成,请谨慎参考。如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cm@rov8.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0)

等待你的第一个评论哦...

影片推荐